校招直播经典回顾 | 2022届校招高校就业办老师深度分享
2022-03-18 来源: 作者:小编
由青岛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组织的校园招聘直播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武汉理工大学5所高校的就业办老师和海信集团、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大中华区招聘总监,与HR朋友们深度分享了校招心得,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本期回顾从就业率和留青趋势、毕业生求职特点、校招工作建议三大方面为HR们总结了5所高校就业办老师的经典分享:
01近三年就业率和留青趋势
高校就业率
以山东大学为例,从近三年全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2018届,合计毕业人数10999人,总就业率91.42%;2019届,合计毕业人数14507人,总就业率95.74%;2020届,合计毕业人数15903人,总就业率95.37%。
中国海洋大学的陈兴旺老师也表示,从海大近3年数据来看,毕业去向落实率整体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91%以上),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其中,研究生落实率稳步提升,保持在97%以上。本科生落实率下降明显,从2018届到2020届,本科生落实率从93.5%下降到86.56%,也是当下海大乃至普遍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
毕业生留青趋势
山东大学黄憬怡老师分享,就山东大学而言,毕业生留青就业总体情况分别为,2018届6.45%,2019届7.04%,2020届8.09%。从青岛校区成立以来,毕业生留青人数和留青率均有提升。
中国海洋大学的陈老师也指出,海大毕业生就业地域区域多元,省内就业增长明显。留在青岛的就业比例从2018届的41%降到2020届的35.32%,但是,到山东省其它地区的比例从17%上涨到24%,所以学生的选择现在更加多元。
同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朱景顺老师表示,学校约60%的毕业生意愿留青。从区域划分来看,西海岸新区、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是居前四位的学生留青地区,城阳、平度相对较低。而留青学生几乎涵盖所有行业。
02毕业生求职特点
就业环境
山东科技大学李雷老师认为,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高,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毕业生要和国内900多万人竞争,同时由于国外疫情的影响,留学生回国人数增加,国内毕业生还要和80万海归竞争。
此外,2022届毕业生大多接近00后,他们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有我们难以把握的地方,也有他们自身的优势。到2035年,他们正值壮年,将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因此,这些学生如何走好就业第一步尤为重要。
毕业生及求职特点
山东大学黄憬怡老师指出,现在的毕业生被称为“Z时代人”,意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这一代人在成长中受短信、MP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的影响很大。
对比80、90年代学生的求职求学,5所高校的老师都提到“Z时代人”有以下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一是非常求稳。
从2019年开始,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政治学和法学院,每年报考选调生、公务员和人才引进,以及进党政机关的报名人数上涨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疫情2020年之后,包括像环境学院、生命学院也都开始加入考公的队伍。
中国海洋大学的陈老师也分享到,公职单位就业人数增长较快,“考公热”现象明显。从海大近3年数据看,毕业生到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比例提升明显。
海大2020届毕业生当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是进入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包括全国各省市选调生和人才引进。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从2018年开始,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调生工作,因而最近两年选调生人数和比例都有大幅提升,而到其它企业就业的人数则明显下降,近2年人数下降了约5%,有一部分原因是生源结构。比如,近2年,研究生比例越来越多,本科生人数整体保持稳定。所以研究生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就职的比例拉动得较快。而从2022届海大毕业生期望的工作性质调研来看,也反映出这个问题,有70%的人希望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
此外,目前青岛市的“青选计划”已经开始报名。足以说明,现在公职单位对人才的渴望。他们已经加入到和各个企业抢人的行列当中。从招聘的节奏来讲,公职单位已经冲到了最早一批招聘的行列中,学生的关注度也非常高。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朱景顺老师指出,疫情之下,国家开放了国有企业招聘名额,公务员、事业单位扩招扩编,这在很多同学的心目中产生了考公、国有企业是就业首选的思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70%的学生有考公、考编、大型国有企业就业的意向。他们既期待稳定性,又追求发展潜力。
此外,朱景顺老师也分享了00后就业群体自主性增强,就业意愿在降低,即佛系就业。他们不愿意迁就某些东西,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单位,从而造成整体意愿降低。再者,经济形态多元化,学生向往新职业,但他们又担心从专业到就业周期会拉长。所以他们更希望一次就业解决所有问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学生会频繁地应聘、投简历,但签约率下降,违约率上升。
武汉理工大学王超老师也同样提到,学生求稳心态多。疫情影响、经济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学生的求职意向更多向国企、央企、头部企业集中,考公考编的学生也在逐渐增加。
二是对于信息比较麻木。
山东大学黄憬怡老师指出,“Z时代人”从小生活在电子信息的世界里,接受的信息面比较广,求职方面,网页、APP上、微信群、抖音直播等他们能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多,导致他们对这一类信息比较麻木。因而造成一种现象,即虽然各个企业已经宣传了信息,学校也建立了很多宣传渠道,动员辅导员、专业课老师,但是学生依旧很麻木。
武汉理工大学的王超老师也同样指出,学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选择多,平台多元化。毕业生可以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平台、工作群、学校和企业的联络群、教育网24365平台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
而且到武汉理工大学招聘的企业数量多、岗位多。2020年线上、线下招聘企业有8000+,供需比例超过23:1。在选择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学生对信息也就麻木了起来。
三是考研率上升。
五所高校老师均提到考研大军的问题。
中国海洋大学陈老师分享,2021年,全国考研人数达377万(其中应届生180万,录取人数约为110万人,录取率较低,为29.17%),再创历史新高。近5年考研人数翻了一番,从约200万上涨到约400万人。“考研热”下加剧了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等现象发生。
根据山东大学《2021届毕业生求职期待调查》数据显示,66%的学生选择“升学或出国”,有25.6%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考研占比非常大。
在海大,“考研热”持续升温,“二战考研”比例不断提升。2022届本科生中77.3%的人意向深造,这也是秋招时本科学生不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山东科技大学李雷老师表示,从2021届毕业生就业意愿来看,直接就业占20.5%,国内升学占66.58%,出国留学占3.56%。虽然考研考编占比较大,但每年考研结束之后开展的招聘会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王超老师分享,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考研意愿超过70%,2021届深造比例超过41%。由于现在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二战考研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毕业生校园招聘参与情况
根据黄憬怡老师分享,从《山东大学2020年毕业生调研报告》来看,平均每个毕业生参与7.08场校园招聘会,投递19.82份简历,求职时间时长3.34个月,每人获得8.47次面试机会,收到2.94份录用通知。
而再看当年开展工作的情况,青岛校区总共开展131场校园宣讲会,10余次组团招聘会和双选会。
根据以上数据对比来看,反映出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参与人数逐年降低。
究其原因,并非宣传不到位。而是很多学生认为从网上能看到的信息,或扫码就能投递简历,为什么要早起参加宣讲会?
二是因为一些学科即便是毕业年级,也会有实验要求和科研任务,尤其像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需要做实验才能完成学业的学科,尤其是硕士研究生,他们无法拿出2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来专门听一场宣讲会。
三是部分文科类同学,大四或者研三期间课少的同学,已经在学校有实习工作安排了。此种情况下,除非是他的重点目标单位,否则他参加专场宣讲会的可能性不大。
毕业生就业状况和问题
李雷老师指出,从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看,山东科技大学2020届毕业生大部分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
从招聘会的举办上可以明显看到,土建土木、机电行业、自动化、电信等专业学生非常抢手。每年秋招季节,这些行业的企业都会来很多,每位学生拿到手的offer有10-20份。
此外,从就业地来看,山科大毕业生选择青岛和济南的人数相比省内其它城市较多,建议企业重点了解各自城市的生源地学生,学校也会重点推荐这类学生参加相应专场招聘会。
而武汉理工大学的王老师也同样指出,学校毕业生就业地域相对集中,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分布较多。湖北武汉、珠三角(广东、深圳)、长三角(南京、杭州、上海等)位列前三。
毕业生就业单位呈“马太效应”
中国海洋大学陈老师分享,2020届到海大招聘的单位有4300家,其中只有1500家实现了成功招聘到海大毕业生。有2800家单位没有收获,未招到人。
目前,招聘现象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学生在少数几个单位扎堆;另一方面,单位根本招不到人。
03校招工作建议
影响毕业生择业的因素
山东大学黄老师指出,山大2022届应届生,最关注的三大求职因素是薪酬福利、成长机会与发展空间、行业发展前景,相比2021届它们的受关注程度均有所提升。从中可以看出,2022届应届生求职的心态非常理性和务实。
此外,中国海洋大学陈老师也分享到,从海大2022届毕业生关于影响工作单位选择因素的调查结果来看,除薪酬待遇、个人及行业发展因素外,符合个人兴趣、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工作氛围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关注的因素,这说明学生更加注重工作的体验。基于此来看,他们找工作的目标非常明确,薪酬和发展是毕业生的主要诉求。
招聘工作建议
1、校招形式
学校名企行(企业开放日):五所高校老师均提到由于学生生活面较窄,对行业和企业了解不够,他们普遍只认“大”、“名”、“熟”,周围学习、生活中熟悉的企业是他们选择的主要因素。此外,大约70%的同学会准备考研,所以各大高校目前致力于将职业规划前置到大二、大三,甚至大一期间。因此建议企业多提供学生参观机会、建立暑期实习基地,促进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工作环境、行业发展及前景。同时也是把招聘周期由固定的9月、10月、3月、4月,转向全周期毕业前维护的一种方式。
HR下午茶:目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既可以宣传企业文化,又可以了解学生求职意向,并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辅导。
职业发展导师聘任:从海大2022届毕业生职业规划调研来看,毕业生职业规划整体相对模糊,只有不到50%的毕业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一方面是由于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另一方面也说明毕业生的社会招聘需求和行业前景了解较少,无法做出明确的职业规划。因此,建议知名企业领导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学科在行业中的应用,以及行业发展前景。
校友招聘:企业邀请在职校友给师弟师妹拍摄短视频,录制工作内容,做成长分享,吸引更多毕业生加入。
校园大使:学生作为校园大使替企业做宣传,宣传覆盖面可以更直接触及到学生。
加强雇主品牌建设:宣讲会向分享会、交流会、晚会看齐。
招聘方式上:仍然建议企业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
此外,高校老师们均表示每年70%的毕业生是通过校园招聘签约的,所以校招还是学生目前主要的就业签约途径,因此企业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双选会等非常重要。
2、校园宣讲的建议
宣讲内容建议企业迎合学生关注点
1.如果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在前期宣传时可提前告知。
2.企业在宣讲过程中可以加入部分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
3.宣讲的内容如果有具体数据支持,增加横向比较更为直观。
4.宣讲时间上,建议企业合理安排,尽量凝练。
我们说招聘季是金9银10,还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考研、考公是在每年12月,9月、10月的招聘会学生的热情相对较高,因此建议企业抓住9月、10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应签尽签。
此外,很多企业对于后期学生考研、考公成功不收取违约金,这也免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学生应聘的积极性。
最后,武汉理工大学王超老师指出,现在的学生往往凭一时喜好决定自己的去留问题,所以企业涨薪留人只是一时的,希望企业更注重人文关怀。
- 上一篇>>招聘与人才吸引论坛暨校企洽谈会成功举办
- 下一篇>>内部资料!校企合作“内卷”天花板,一个员工省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