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人资协】走进标杆 共话未来——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
2025-06-20 来源: 作者:admin
为助力会员单位深入了解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汲取卓越企业管理经验,协会于6月19日组织了一场标杆企业参访活动,带领 30 余家会员企业走进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此次活动不仅为会员企业创造了与行业领军企业近距离接触的契机,更搭建起一个交流学习、携手共进的优质平台。
活动当日,会员企业代表们有序领取安全装备,认真聆听安全须知后,进入青岛中集的生产区域。大家沿着预设参观路线,近距离观摩了集装箱制造的流程——包括钢材处理、焊接、部件组装等,每一道工序都彰显出青岛中集严苛的工艺标准与高效的生产管理。先进自动化设备与熟练工人默契协作,让会员企业代表深切领略到现代制造业的独特魅力。
离开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参访团移步至青岛中集的数字化管理中心。这里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设备状态、能耗监控、物流信息等关键指标。相关负责人详细讲解了这些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场景与价值,展示了青岛中集如何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管理的精细化以及决策的科学化,为企业的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数智引擎”。
参观环节结束后的座谈交流在青岛中集会议室举行。青岛中集人力资源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热情接待了参访团,并围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了专题分享。
座谈内容聚焦核心,深入探讨了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人才梯队建设(如“青蓝”、“浅蓝”、“蔚蓝”、“湛蓝”计划等不同阶段和层级的人才培养项目)、绩效评价与管理、人才招聘与留存策略等关键议题。青岛中集分享了其在践行中集集团“以人为本 共同事业”人力资源理念过程中的探索与经验,特别是在制造型企业如何应对一线工人流动性挑战、提升关键岗位人才能力以及将精益管理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如通过课题实践提升员工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实践心得。
现场交流中,设备维保人才培养、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等话题热度持续攀升。青岛中集分享的内部 "教师训营" 机制,从焊接工匠中选拔培训师,将实操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课程;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从订单排产到员工考勤的全流程数据可视化,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依据。而这背后,青岛中集秉持的 “诚信正直、成就客户、开拓创新、持续改善、合作共赢、结果导向” 核心价值观也展露无遗。
在培训体系构建中,“成就客户” 促使其不断优化课程,以提升员工能力,为客户创造更优质产品与服务;“开拓创新” 推动数字化管理工具的运用与内部 “教师训营” 等机制的建立;在绩效管理、人才保留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合作共赢”“结果导向” 贯穿始终,协调各方利益,达成企业与员工、院校等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
青岛中集集装箱总经理助理彭建斌也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人力资源希望做出业绩确实存在挑战。“从我们自身来看,人力资源体系搭建的规划已经比较清晰、各职能块的建设也有条不紊,但领导和业务却等不及!所以,有时候领导会觉得我们是闭门造车,业务部门也会埋怨我们无事生非找麻烦。该如何破局呢?如果我们的价值一定是通过业务结果来体现,那么业务有需求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跟他们在一起?是不是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总能想起我们?但我们又不可能是各个业务的专家,怎么去提供价值?HRBP提供了思路,但,如果每个BP都一定是业务的专家,那人力资源部门的门槛也太高了,所以我们觉得BP首先肯定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那么业务部门的问题都能用人力资源的储备来解决吗?显然不是这样的!回想部门几个优秀突出的骨干,想到他们一些受到业务部门称道的行为,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参与业务就能获得认可,价值自然就得到体现。比如给项目组做《项目培训》,对于做项目,我们就是专家,那我们为什么不与业务一起去做项目呢?比如为其他部门做《问题解决》的培训,为什么不与业务一起去解决问题呢?为什么不在实践中体现专业、体现价值呢?人力资源如果只会在课堂上赋能,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果能充分跟业务结合、参与业务,就能更专业更有价值。”
海尔智家黄岛园区人力资源高级经理陈浩关于设备维保人员的培养及保留的几点意见:
1、设备维保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明确分级,设备维保标准要明确
2、普通类维保要求操作设备员工进行作业。重点关键问题点和故障点由专业维保人员作业。
3、维保人员后备梯队,和专业院校组建校企合作专班。
4、现有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和专业技术能力分类,和薪酬收入相对应。
此次参访活动的圆满举办,离不开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的热情接待与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在此,青岛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及参访会员企业对青岛中集的精心安排与专业交流表示诚挚感谢!
未来,协会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链接优质资源,组织更多高质量的交流活动,助力会员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行。
- 上一篇>> 【讲座回顾】聚焦工伤政策 筑牢企业职工安全防线
- 下一篇>> 没有了